关于建设“海绵乡村”的建议
来源:   作者:大英政协   点击数:1358   日期:2015-11-20   字体:【

曾记得,过去的农村虽然交通不便,生活艰苦,但到处可见清澈的水洼、囤水田四季不涸、山坪塘绿水满塘、石河堰清水长流,还有冬水田里放上人们从山下砍回来的黄荆、马桑等灌木,可见各类鱼儿在水里游弋,到处都是一片山清水秀的画面。还有石河堰里蓄满了水,建有动力加工站,雨水丰沛时还可打米磨面。那时的乡村到处都是一片水的世界、水的海洋,简直就是一幅十里、百里画廊。乡村的小溪、小河沟里的竹节堰,也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,好不美哉。而如今的乡村,到处是不见蓄水且荒芜的山坪塘、石河堰、囤水田及长满野草的摞荒田土,真是让人心痛。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乡村失去“水源性”,像生命体“脱水”一样。去年以来,我市获得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,打通城市生态环境的“毛细血管”,让城市“通经活络、疏风、散寒”工作提上日程。兴建蓄水工程,拦蓄雨水,补充地下水、调节水循环,有效控制雨水径流,可实现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水体不黑臭、热岛有缓解,让城市绿色生态发展是目标。为此,提请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早动手,可否制定规划建设“海绵乡村”,打造乡村水世界,带动乡村旅游发展,探寻经济新的增长点。

一、广泛宣传,提高认识。建设海绵乡村是大家的事。过去农村广大群众非常重视蓄水,且有很好的传统,每一条沟、每一个湾都是冬水田等自然湿地,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现在只要稍加引导,群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制定宣传手册计划、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宣传动员,鼓励群众开展湿地及“海绵乡村”建设。如今的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多,空田未耕种的地较多,只要把田坎和码口进行加固,做好蓄水准备就可蓄水,而且还可以养鱼、养小家禽等,既能增加群众收入,又可改变生态环境。

二、顶层设计,示范带动。结合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制定,县政府应尽早研究,部门及时制定相关规划,做到多规合一,规划先行,推进天上、地下的水务管理一体化。工作中可推行一体化规划、多部门联动,并结合小农水项目、土地整理和扶贫开发项目开展进行规划,每个镇乡选择1—2个点进行示范引导,推进加固冬水田埂及码口、整修冬囤水田、建设高标准山坪塘,并对小溪小河拦洪坝进行整治,增加蓄水量,增加水域面积。同时,还可结合乡村旅游发展,对河流进行规划、整治,缓解乡村缺水问题,提升城乡生态环境。

三、整合资源,全面推进。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,充分发挥社会优势,制定社会资本进入目录及条件,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,让社会资本进入“海绵乡村”建设。完善支持政策,创新建设运营机制,政府投资项目采取PPP模式,撬动社会投资空间,打造海绵经济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规划做好对接工作,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按规划进行建设,造福城乡群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