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议

来源:大英县政协   作者:   点击数:752   日期:2020-07-08   字体:【


 

一、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乡风文明建设氛围。鉴于目前群众认知现状,要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力度,要充分利用报纸、电视和“两微一端”、政府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,充分利用宣传栏、黑板报、文化墙、电子屏、乡村广播、沿街公路墙体等宣传阵地,通过开辟专题专栏,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,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晓率、参与率,广泛动员和引导人人关心、支持、参与文明乡村建设,形成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。

二、实施专项行动,提升农民三大基本素质。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,提高农民基本素质,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。建议: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乡风文明建设。充分发挥村委会、妇联、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,充分发挥村委领导班子成员、优秀共产党员、新乡贤的带头作用,扎实开展文明村、四好村、“道德模范”“最美家庭”“新乡贤”等各类文明创建和评选活动,培养和选树先进典型,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,使农民树立“我要文明”的思想观念,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新风正气。二是农村党员、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提升建设。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课堂与现场相结合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、农忙与农闲相结合,整合教育培训资源,重点开展伦理道德、法律知识、职业技能、实用技术、文明礼仪等多种培训,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,大力培育“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”的新型职业农民。三是推动“三下乡”活动扎实开展。在贴近群众、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上下功夫,完善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负责、宣传部门统筹协调、有关部门共同实施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,推动“三下乡”活动真正做到常下乡、常在乡。

三、加大保障力度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内质,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,大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,传承和发展优秀乡土文化。一是创新活动载体,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。增加文艺表演“花色品种”,支持“三农”题材文艺创作生产,突出寓教于乐,组织文艺工作者到乡村一线进行采风创作,让“写身边事、演身边人”的文艺节目遍地开花,打造体现当地特色的“精品”文艺节目,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。二是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,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。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、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、保护和维修利用,结合生产用具、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,建设“乡村博物馆”,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、村情,增强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村落。三是加强培训学习,抓好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建议县、镇、村上下联动,开展文化结对帮扶,完善“结对子、种文化”工作机制,定期对村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,让村级文化队伍有“娘家”,使队伍成员有存在感,为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。

四、采取有力对策,整治陈规陋俗歪风邪气。一是建议结合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,指导各村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,并引导和组织农民成立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会。按照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的原则,制定相对统一、简约、易行的操作规范,由红白理事会负责运作,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,组织纪检等部门介入,遏制大操大办、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。二是大力宣传农民听得懂、能理解、用得上的法律法规,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意识,增强法治观念,提高农民学法、遵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,通过提高村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、降低经营风险、增加经济收入,潜移默化促进农民责任意识、规则意识、集体意识、主人翁意识和诚信行为的形成和发展。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整治,依法取缔违法经营的“网吧”和图书、音像制品摊点,杜绝各种低俗文艺演出,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,对黄、赌、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,维护乡村安全稳定。

五、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各种措施落到实处。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,要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能够长期保持良性发展,就必须建立健全因地制宜、持之以恒的长效机制。建议从组织领导、目标管理、经费保障、指导培训、责任考核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职责明确、运行规范、责权统一的运行机制,通过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,不断完善常规程序,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,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,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,使各项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,不断提升文化主导、乡风文明水平。